【賴傳媒 王俊勝/台南報導】不少台灣民眾到日系服飾品牌選物時,常常會把GU跟UNIQLO搞混,甚至還以為兩者是姊妹牌或同一品牌的不同店型。近日就有一名網友在Dcard上發文表示,自己在南港LaLaport逛街時,意外發現GU和UNIQLO的店內樓梯竟然是互通的,讓她大感困惑:「這兩間店到底差在哪裡?」
她在文中提到,過去常聽人說GU是UNIQLO的「平價版」,但實際走訪比較之後,仍不太能分清兩者差異。不少有逛街經驗的民眾也在留言區分享觀察:「GU走快時尚路線,設計更年輕新潮」、「UNIQLO比較著重基本款和功能性衣物」,也有人點出價差問題:「GU的價格確實比UNIQLO便宜不少」。
實際上,GU和UNIQLO都隸屬於日本迅銷公司(Fast Retailing),而迅銷正是由UNIQLO創辦人柳井正一手打造。不過有趣的是,若從品牌淵源與前身企業來看,GU的起源甚至比UNIQLO還早了十幾年,嚴格來說,GU反而才是這段日系時尚脈絡中的「學長」。
UNIQLO的故事始於1963年,日本山口縣的柳井家開了一間男裝店「Men's Shop OS」,當時由柳井正的父親創立。後來柳井正接棒家業,並在1984年於廣島成立「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」,也就是UNIQLO的前身。原本UNIQLO的英文簡稱是UNICLO,卻因在海外設點時承辦人員筆誤,陰錯陽差誕生了UNIQLO這個名字。如今這個品牌已是全球家喻戶曉的服飾連鎖品牌。
至於GU的起源可以一路追溯到1950年代,由一位名叫冨永光行的創業者在名古屋開設平價皮鞋店「丸富靴店」。當時訂製一雙皮鞋要價高達3000日圓,而冨永卻成功推出只要1000日圓的現成成品鞋,徹底改變了當時市場對鞋的認知,也為日後的低價快時尚奠定了基礎。他的鞋業王國在90年代達到巔峰,擁有超過1700間門市,但隨著市場轉變,在2000年宣告破產。
也因為這段歷史,2005年迅銷集團收購冨永的事業資產後,整合成立了GU品牌,並於2006年正式開設第一家門市。GU名稱的日文讀音與「自由」相似,象徵著「讓時尚更自由」的理念,主打更年輕、活潑且價格更親民的路線,至今在日本已有逾470家分店,台灣則已展店至25家。
雖然GU與UNIQLO同為一家母公司旗下的兄弟品牌,但從服裝設計、價格定位、主打客群到品牌風格都有明顯區隔。GU瞄準年輕人、主打流行與價格,UNIQLO則專注於日常實穿、機能性與全齡通用。不少網友也打趣說:「兩家店最好一起開,這樣一站就能配好一整套!」
如今,在台灣百貨或購物中心裡看到GU與UNIQLO肩併肩出現的情況愈來愈常見,但背後的品牌故事與路線策略,其實各自精彩,也難怪會讓不少人越逛越好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