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賴傳媒 陳廷昱/綜合報導】寸土寸金大安區,矗立一棟老舊斑駁、掛滿鐵窗如牢籠的信維整宅,因很多原因導致都更進度緩慢,時間已超過20年,而裡面不少住戶都是老人,老人住老宅狀況越來越為嚴峻,2015年每戶平均老年人口數約0.35人,到了2024年第4季則每戶拉高至0.44人,10年提升0.09人。
過去10年來,全國「家中至少有1老」的戶數增加超過1百萬戶。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最新發布,去年第4季全國總戶數達948.74萬戶,其中329.76萬戶現狀為「家中至少有1老」,占比約34.75%,對比2015年前同期,家有1老的全國占比約27.45%,增加7.3個百分點。
信維大樓雖然坐落在大安區,卻是外界眼中的「台北之恥」、「都市之瘤」。去年在台北市長選戰中,成為三黨參選人爭相搶都更話語權的戰場之一;甫上任的台北市長蔣萬安的百日新政,將公辦都更門檻需9成住戶有意願,降到75%市府即進駐,也將此地鎖定為標的。
▲信維整宅屋況日趨劣化,公共安全、環境窳陋等問題逐漸浮現,重建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。(圖/記者陳廷昱攝)
記者訪問到當地住戶,已高齡75歲的林奶奶表示,談了好久的都更,一直都說有機會、有進度,但還是沒有開始動工,被問到為什麼不搬到其他地方?「我這個年紀了,還能搬到哪裡去?有地方住就不錯了!」每天抓著樓梯扶手爬上爬下,要從一樓爬到五樓,兩腿早已無力,林奶奶想住電梯大樓的夢想,恐怕比登天還難。
房市專家何世昌指出,但市區仍有大量長者住在無電梯的公寓,且多未與子女同住,反而不見得有利於養老。因此,近幾年出現銀髮族賣公寓換大樓的案例,選擇移居至都會區、或郊區大型醫院周邊,以方便就醫養老,成為市場上新興的換屋族群。
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,台灣面臨老人、老屋問題,除在家養老但居家設備、環境條件不良的問題外,還有財務能力無法配合重建、整修的支出,以及租屋搬遷的困難。三個問題相互纏繞,也牽制不少都市活化機會,即便目前政府補貼專案不少,但仍需要行政法人、社福團體發動,同時還要更多空間資源,如社會住宅以作為支援後盾,否則不管是建商合建或社區自辦都更,都很難解決過度期的資源空窗,影響屋主配合活化的意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