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賴傳媒 徐婕妤/綜合報導】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,23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,「今天(23日)下午,從兩位來台灣出差的產經新聞前同事那裡,聽到了一個讓人感到十分遺憾的消息。每年台灣的國慶日前夕,都會在產經新聞上刊登的,宣傳台灣的廣告「雙十節特輯」,今年因為台灣的外交部宣傳預算被削減,而取消刊登了。」
▲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表示,在日本產經新聞刊登50載的台灣「雙十節特輯」,因為外交部宣傳預算被刪,今年取消刊登,不只矢板明夫感到遺憾,也讓不少產經新聞記者感到失落。(圖/翻攝臉書「矢板明夫俱樂部」)
矢板明夫透露,產經新聞的「雙十節特輯」,在日本新聞廣告史上,擁有特殊的地位,更是日台友誼的見證。使擺明夫也曾聽前輩記者說過「雙十節特輯」的時代背景,從1975年開始刊登,日台斷交以後,因為航線停飛帶來很多不便,因此當時力主復航的產經新聞,在報紙上刊登了多篇支持台灣的報導。在各界的努力之下,終於在1975年8月復航了。而台灣政府為了感謝產經新聞的貢獻,在產經新聞上刊登了兩個整版宣傳台灣國慶日的廣告。在那以後形成慣例。
因此,每年10月,產經新聞都會出現兩個整版的「雙十節特輯」,宣傳台灣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和日台友好。當時,日本的其他主要媒體都因為不願意刺激中國,而拒絕刊登來自台灣政府的廣告。所以,產經新聞的雙十節特輯一枝獨秀,成為了對台灣感興趣的日本讀者全面了解台灣的窗口。
矢板明夫也提到,在當時信息匱乏的時代,雙十節特輯承載了很多在日台僑的鄉愁。他曾經聽說有一些老台僑,把每年的雙十節特輯珍藏下來、匯集成冊,想念家鄉的時候,就拿出來翻一翻。同時,「雙十節特輯」也發揮了幫助產經新聞培訓年輕知台派記者的作用。因為要填滿兩個版面,要寫很多稿子。跑國際新聞的年輕記者就會被派去採訪台灣的駐日代表、日本的親台派國會議員,以及台灣企業的創辦人。
矢板明夫也說當年他年輕時,就曾經為了寫「雙十節特輯」,去採訪過羅福全大使和許世楷大使。產經新聞的記者當中,之所以親台派這麼多,他認為其中的原因之一,就是很多人年輕時都寫過雙十節特輯。
▲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也分享他於2020年的「雙十節特輯」,撰文介紹了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,以及台灣防疫的成功。(圖/翻攝臉書「矢板明夫俱樂部」)
他也提到,因為產經新聞每年都會刊登台灣政府的廣告,一直承受著來自中國的壓力。產經新聞駐北京的記者,也經常因此被說成「台灣當局的爪牙、傳聲筒」,受到刁難和打壓。據說今年產經新聞也和往年一樣,把雙十節特輯列入年度的規劃,卻沒想到收到了東京代表處的通知,說因為預算被砍,今年的雙十節特輯沒有了。延續了五十年的傳統,從此畫上了句號,很多產經新聞的記者也覺得十分失落。